OM币是MANTRADAO生态系统的原生代币,最初由泰国支付公司Omise于2017年发行,通过区块链技术改善金融服务并提供去中心化的支付解决方案。作为基于以太坊的ERC-20代币,OM币在MANTRA生态中承担着治理、质押和奖励等核心功能,其技术架构融合了跨链互操作性和隐私保护特性,支持用户参与去中心化金融(DeFi)活动如借贷和流动性挖矿。OM币的发行总量固定为8.89亿枚,当前流通量约2.66亿枚,凭借其独特的去中心化治理模式和现实世界资产(RWA)上链能力,逐渐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区块链世界的重要桥梁。
OM币展现出强劲的潜力。DeFi和RWA赛道的快速扩张,OM币作为MANTRA生态的核心代币,其应用场景持续拓宽。分析师预测,若项目能保持技术迭代与生态扩展,OM币有望在未来3-5年内突破2.6美元,并在跨链支付和资产通证化领域占据重要地位。尽管2025年曾因市场流动性危机暴跌90%,但团队通过回购销毁计划稳定了市场信心,长期持有者仍看好其复苏潜力。OM币与币安、谷歌云等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增强了技术背书,为未来增长提供了资源支持。
市场优势上,OM币通过差异化竞争脱颖而出。其底层技术采用优化后的Tendermint共识机制,交易速度可达每秒数百笔,且手续费远低于以太坊主网。在合规性方面,OM币专注于RWA上链的合法化路径,与多国监管机构保持沟通,降低了政策风险。相比同类项目,OM币的质押年化收益稳定在8%-12%,吸引了稳健型投资者。根据2025年数据,其市值达4.63亿美元,虽未进入主流币前列,但在东南亚和拉美市场的渗透率显著提升,尤其跨境支付场景中USDT交易占比超40%,显示出较强的区域影响力。
使用场景的多元化是OM币的另一大特色。除了作为DeFi平台的治理凭证外,OM币可应用于跨境汇款、供应链金融和数字身份验证等领域。肯尼亚咖啡农通过OM币接收德国买家货款,实现了低成本实时结算。在MANTRA生态内,用户质押OM币可参与节点投票或获得借贷额度,而开发者则利用其智能合约功能构建NFT和稳定币协议。这种灵活性使OM币成为少数同时覆盖C端与B端需求的代币,2024年链上结算总额已突破25万亿美元,媲美传统卡组织规模。
支持者认为其结合了Compound的借贷模型与MakerDAO的稳定币机制,是“波卡生态最具创新性的项目之一”。加密货币分析师CryptoAaravOM币的技术积累和RWA布局可能带来长期价值,但需警惕市场操纵风险。批评者则质疑其估值过高,尤其在2025年闪崩事件后,流动性不足问题被放大。尽管如此,彭博社等媒体仍将OM币列为“十大潜力中小市值代币”,强调其在普惠金融和资产数字化方向的探索价值。

